近日,为深化国有产权交易领域数字化升级,紧跟行业创新步伐,结合国资委及财政局最新政策要求,国有产权交易系统迎来重要功能升级,通过两项智能化改造切实提升交易效率与服务质量。此次升级聚焦交易流程中的关键环节与工作人员实际操作痛点,通过新增挂牌结果告知函推送功能、优化流标项目标的生成机制两大核心举措,进一步提升国有产权交易的透明度、便捷性与工作效率,为国有资产规范流转与高效配置提供坚实技术支撑。
作为国有产权交易的重要平台,中心始终以“精准服务、精细管理”为核心目标。此前,在国有产权项目挂牌过程中,委托方(资产单位)需通过工作人员告知或登录网站查询的方式获取挂牌结果,存在信息传递不及时、流程环节较多的问题;同时,流标项目重新发布时,工作人员需重复录入标的基本信息,不仅增加了工作量,也存在因人工操作导致的信息录入误差风险。本次系统升级工作,旨在通过技术手段破解流程堵点,优化服务体验。
一、挂牌结果自动推送,信息传达高效精准
升级后的系统实现了挂牌结果告知函的自动生成与推送。在产权交易过程中,无论是流标、竞价还是最终成交,系统均可依据既定规则与数据,自动生成结构严谨、内容规范的书面通知——《挂牌结果告知函》。该告知函将清晰列明项目基本信息、交易结果关键数据(如流标原因、竞价过程、成交方及价格等),并确保表述准确、格式统一。系统建立了与资产委托单位的无缝推送通道。一旦交易状态确认,第一时间精准送达至委托方。此举彻底改变了以往依赖人工整理、发送信息的传统模式,有效避免了因人为延迟或疏漏导致的信息传递不及时、不准确的问题,极大增强了委托方对交易进程的感知度和满意度,提升了整体服务的专业性与透明度。
二、流标项目一键再生,业务处理提质增效
针对流标项目重新挂牌操作繁琐、工作重复的痛点,本次升级提供了实用性的解决方案。过去,项目一旦流标,工作人员需手动重新创建项目标的,将大量不变的基础信息(如资产名称、权属状况、评估报告、重要披露事项等)逐一重新录入,不仅耗时费力,也存在因重复操作产生人为差错的风险。引入了“流标项目再生”功能。当项目确认流标后,操作人员可便捷触发“重新生成”指令。系统将自动抓取原项目标的的核心数据与信息,快速创建一个新的标的草案。工作人员仅需对可能变动的部分信息(如挂牌价格、公告期等)进行必要调整与确认,即可完成新标的的创建与发布流程,无需从零开始。这一功能的实现,显著减少了重复性劳动,将工作人员从繁琐的信息复录中解放出来,使其能更专注于业务审核与客户服务。它不仅大幅提升了流标项目再次挂牌的处理速度,缩短了资产处置周期,更通过自动化数据处理有效防范了人工录入可能导致的错误,确保了信息的准确性与连续性。
下一步,交易中心将持续跟踪系统运行情况,收集用户反馈,进一步优化系统功能,不断提升公共资源交易的规范化、智能化水平,为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。